呜啦!日常碎碎念,偶尔掉落优质前端博文推荐、学习资源等
网页:https://tg.cosine.ren
本频道的搜索Bot 来辣 👉 @cosSearchBot
私聊直接发消息就可以搜索啦~
🔖tags
#优质博文 #资源推荐 #博客更新 #碎碎念 #项目更新 #手工 #书摘 #阮一峰的科技周刊 #新动态

图频:Cosine 🎨 Gallery @CosineGallery
猫片: @cosine_cat
联系频道主:@cosine_yu
#优质博文 #vite #工程化 #前端 #开源 #新动态
VueConf 上说的 Vite+,介绍文章也来了(
Announcing Vite+

AI 摘要:Vite+ 是在 ViteConf 上发布的全新统一工具链(unified toolchain),旨在整合构建、测试、格式化、代码规范检查和库打包等开发环节,解决 JavaScript 工具碎片化与性能瓶颈问题。它在 Vite 基础上新增 vite new、vite test、vite lint、vite fmt、vite lib、vite run、vite ui 等命令,并基于 Rust 实现完整编译链以实现极致性能。Vite+ 将采用 “source-available” 的商业许可策略,对个人及开源用户免费,对企业采取付费订阅模型,目标是构建可持续的前端生态。

[以下是方便搜索索引的大纲(AI 生成),请读原文]
1. Vite+ 简介
• 来源于 Vite,同样可从 npm 安装;作为简体升级版,整合更多开发命令。
• 目标是提供统一的前端工程体验,使复杂项目的开发、测试与构建更加高效。
• 与 React、Vue、SvelteKit 等框架无缝兼容,并可直接用于单体或 monorepo。

2. 核心特性与命令集
• vite new:生成新项目或为 monorepo 生成代码模块。
• vite test:由 Vitest 驱动,兼容 Jest API,支持浏览器测试、分片和可视化回归测试。
• vite lint:集成 Oxlint,支持类型感知检查,性能比 ESLint 快百倍。
• vite fmt:即将发布的 Oxfmt 格式化工具,兼容 Prettier,提供更多换行与格式控制能力。
• vite lib:用于构建库,集成 tsdownRolldown,自动生成类型声明。
• vite run:智能缓存的任务执行器,无需显式配置即可获得细粒度缓存。
• vite ui:图形化开发工具,展示模块解析、打包与摇树分析等信息。

3. Rust 驱动的底层实现与性能优化
• 全链路由 Rust 重构实现,包括 parserresolvertransformerminifierbundler
• 高度性能调优,并被 Framer、Linear、Atlassian、Shopify 等公司采用。
• 暴露 parse 和 transform API,便于二次开发。

4. 解决的问题:JavaScript 工具生态的碎片化
• 多项目多团队导致依赖不一致、安全审核复杂与工具迁移成本高。
• Vite+ 旨在提供统一、协同的工具基础架构,减少配置、调试与迁移成本。
• 通过一致的命令与生态整合,提升开发协作效率。

5. 商业化与开源策略
• 将采用 “source-available” 策略:个人、开源、小型团队免费使用;企业需订阅授权。
• 收费部分将反哺 Vite+ 及其基础开源项目(Vite、Vitest、Rolldown、Oxc)。
• 承诺上述基础项目始终保持 MIT 开源许可。
• 目标是在维持社区信任与生态创新的前提下,探索开源项目的可持续商业模式。

6. 计划与参与方式
• 预计 2026 年推出公开预览版。
• 招募早期试用用户,可访问 viteplus.dev 参与测试。
• 官方希望社区共同塑造 Vite+ 的发展方向。


author Evan You Announcing Vite+
#优质博文 #安全 #npm #开源

Our plan for a more secure npm supply chain

AI 摘要:GitHub 针对 npm 供应链近年来遭受的攻击(如基于账户劫持和自我复制恶意软件的事件),提出一系列安全强化措施,包括推进 Trusted Publishing、强制 2FA、多层次 Token 管理以及渐进式改造工作流。这些举措旨在提高整个开源生态系统的韧性,重塑开发者与社区对 npm 的信任。


[以下是方便搜索索引的大纲(AI 生成),请读原文]
1. 开源软件与供应链风险
• 开源是现代软件的基石,但规模庞大的生态也带来攻击面扩大与安全风险。
• 最近持续发生基于账户劫持的攻击,导致恶意代码通过知名 npm 包传播。

2. Shai-Hulud 攻击事件回顾
• 2025 年 9 月发生的自我复制蠕虫攻击,利用维护者被攻破的账号传播。
• 注入恶意 post-install 脚本,可窃取多类敏感信息。
• GitHub 与社区紧急响应,移除 500+ 受影响包,并封锁 IoCs 传播链。

3. npm 安全加固路线图
• 引入更严格的身份验证与发布策略:
• 本地发布需强制 2FA。
• Granular Token(细粒度令牌)有效期缩至 7 天。
• 推行 Trusted Publishing(可信发布)。
• 废弃旧的 classic token 和 TOTP 式 2FA,推广 FIDO 2FA。
• 默认禁止基于 token 的发布,要求使用可信发布或强制 2FA。
• 扩展可信发布支持的生态与厂商。

4. Trusted Publishing 与行业协作
• Trusted Publishing 免去在构建流程中管理 API token,被 OpenSSF 推荐。
• 已在 PyPI、RubyGems、crates.io、npm、NuGet 等平台逐步普及。
• GitHub 强调应加快推广,避免攻击者利用过渡期漏洞。

5. npm 维护者可采取的行动
• 优先启用 npm Trusted Publishing,替代 token。
• 在账号、组织、包层面启用并强制 2FA。
• 使用 WebAuthn 替代 TOTP 以提升安全强度。
• 积极参与社区治理,共建韧性更强的供应链安全。
Our plan for a more secure npm supply chain
#优质博文 #AI #MCP #新动态 #开源
GitHub 推出官方 MCP Registry,统一入口快速发现和使用 MCP servers。
Meet the GitHub MCP Registry: The fastest way to discover MCP Servers

AI 摘要:本文介绍 GitHub 推出的 MCP Registry,旨在解决以往 MCP servers 分散、难以发现和管理的问题。通过集中托管与社区协作,开发者可以在一个统一平台上更快找到所需工具,与 GitHub Copilot、VS Code 等生态无缝集成。文章强调该平台对开放互操作标准的贡献,以及合作伙伴(如 Figma、Postman、HashiCorp、Dynatrace 等)所带来的典型应用场景,展示 MCP Registry 在推动 agentic workflows 与 AI 生态健康发展的重要性。
MCP Registry
#优质博文 #安全 #npm #开源
Lessons from npm's Security Failures

AI 摘要:本文通过 npm 中 chalk、debug、duckdb 等热门包遭遇钓鱼攻击事件,指出现有包管理器的安全模型存在设计性缺陷,暴露了软件供应链体系的脆弱性。作者主张借鉴 Linux 发行版与金融行业经验,对包管理器进行系统性升级,包括强制性签名、多维护者审查、抗钓鱼认证、自动化恶意检测、透明构建流程与依赖权限隔离。核心观点是:包管理器已成为现代软件的关键基础设施,必须以更高安全标准来治理。


author Nawaz Dhandala Lessons from npm's Security Failures
#React #组件库 #前端 #tailwind #动画 #开源
挺不错的~
ForgeUI官网

AI 摘要:ForgeUI 是一个基于 React 的实验性组件库,重点在于“动画优先”的设计理念,提供动画表单、动态卡片、闪烁文字等现代化 UI 组件,旨在帮助开发者快速实现富交互界面。其技术栈包括 Next.js、TypeScript、Tailwind CSS、shadcn/ui 和 Framer Motion。项目定位更像是作者的“个人实验室”,供开发者参考与取用,而非正式社区驱动的开源产品。


author Aman Shakya
#优质博文 #CSS #JavaScript #多媒体 #开源 #资讯
Sponsoring Mediabunny | Remotion | Make videos programmatically

AI 摘要:本文介绍了 Remotion 与 Mediabunny 的合作。Remotion 决定停止自身的 Media Parser 和 WebCodecs 项目,全面支持由 Vanilagy 开发的 Mediabunny,该库具备更快性能、更佳架构和更自由的许可。此举包括资金赞助、代码贡献和推广支持,目标是推动 Mediabunny 成为 Web 上的首选多媒体工具库,从而让浏览器能实现更高效的视频处理与应用。
Sponsoring Mediabunny | Remotion | Make videos programmatically
#折腾 #碎碎念 #插件 #浏览器插件 #开源
Moe Copy AI 又更了一点东西,现在能抓到更多网站结构了~试了一周还是蛮爽的,商店还在审核。

• 新增了 Readability 抓取模式,用 Mozilla Firefox 阅读模式的核心算法 @mozilla/readability,也保留着原来的选择器模式。
• 新增全屏预览,预览抓取到的 Markdown 内容时支持全屏预览

Release 0.1.6

下一步想加个预设提示词管理切换的功能( GitHub - yusixian/moe-copy-ai: ✨ 萌萌哒的 AI 网页数据提取助手 ✨
#优质博文 #开源 #前端
开源项目的「死与新生」

AI 摘要:作者以 Element UI → Element Plus 的亲历为主线,讨论开源项目从诞生、演化到走向结束与再生的路径,强调“为自己所需而作”的初心、拥抱社区标准与透明治理,借助 RFC(Request for Comments)、BDFL(Benevolent Dictator For Life)式决策、语义化版本(Semantic Versioning, SemVer)与渐进式迁移(Progressive Migration)等方法,在 Trade-Off(权衡)中小步快跑、稳步迭代;同时用产品化思维和良好社区运营,尽可能延长项目生命周期,并在必要时坦然宣布进入 maintenance mode,给出替代与迁移方案,促成“死与新生”的良性循环。


author 云游君(YunYouJun)
#优质博文 #CSS #前端 #开源
What we learned from creating PostCSS—Martian Chronicles, Evil Martians’ team blog

AI 摘要:这是一篇 PostCSS 12 年演进的复盘:从 Autoprefixer 的诞生到 PostCSS 成为被 Google、Wikipedia、Tailwind 等采用、月下载量 4 亿的开源基础设施。作者围绕产品定位、插件策略、性能架构、版本演进、社区与生态、与竞品相处以及维护者防止倦怠的实践,给出一套贯穿前端工具链建设与开源运营的可复用方法论:以用户可用为先、以架构赢性能、以默认值减少配置、以人情味促协作、以渐进式变更稳生态。

1. 历史与定位:从 Autoprefixer 到 PostCSS
• 痛点出发:不想手写厂商前缀,于是做了 Autoprefixer,并需要一个更强的 CSS 解析器与 API(应用程序接口)。
• 启发与决策:Rework 无法满足“保留原始空白”等需求,遂自研 PostCSS;教训“−1”:对大用户更合作,给原项目提交原型的机会。
• 推广与文档同等重要:投入与写代码相当的时间做 README 与对外沟通,主动向 Webpack 推荐用 PostCSS 做解析器,带来关键增长。
• 定位转变:原打算做“幕后”框架,但终端用户对新工具敏感、对插件友好,因此把 PostCSS 做成对用户可见的“插件平台”,帮助新 CSS 工具降低接入阻力。

2. 产品形态与插件策略(Lesson 1)
• 默认可用优于“纯插件”:PostCSS 默认“无作为”导致用户被插件选择淹没;对比 Lightning CSS 内置常用能力与 Vite 的“开箱即用”,体现“约定优于配置”。
• 插件架构的收益:小内核易维护;拆分团队各司其职;利于做 CSS 工具实验(如 easing 渐变转为 CSSWG 草案);满足项目定制;开发工具需要灵活性。

3. 时机与竞争:不怕“来得晚”,要快验真(Lesson 2、Lesson 7)
• “太晚”的误判:Chrome 停增前缀与 CSS Houdini 的宣布,都未让 Autoprefixer 与 PostCSS 失去价值;实际落地速度与有效性才是市场检验。
• 行动原则:尽快做原型、看真实结果,不被“新技术将取代一切”的叙事带偏。
• 与“竞品”为友:与 Sass 协作、统一术语与基准;公开推荐 CSSTree、Lightning CSS 等新工具;在开源中,“竞争者”可以分担你的免费支持压力。

4. 性能与架构:架构比语言更重要(Lesson 3)
• 关键洞见:PostCSS 用 JS(JavaScript)比 C++ 的 Sass 快 4 倍,原因在于架构与内存管理,而非语言本身。
• 架构实践:采用令牌化-解析器(tokenizer-parser)拆分,80% 解析时间在令牌化,便于聚焦优化;用正则快速跳转定位结束符等微优化。
• 内存优化:CSSTree 通过对象复用减少垃圾回收(GC)次数,曾快于 PostCSS ≈1.5 倍;避免“Rust/C++ 一定更快”的二元迷思。

5. 维护者健康:防止问题复发,避免倦怠(Lesson 4)
• 问题“闭环”:用户误用导致的 issue,要加类型与运行时校验、警告与文档澄清,防止重复踩坑;文档常是最后手段,但 FAQ 有效减压。
• 实例:用户把 parser 当插件使用,直接在代码里给出警告信息,显著降低重复问题。
• 反内耗机制:尽快响应、邀请提问者补文档或提修复 PR;开源是协作,不是单向免费支持。被忽视的感觉才是用户最大挫败。

6. 版本演进与迁移策略(Lesson 5)
• “跳-合”节奏:首个大版本标记废弃,下一个大版本再移除;尽量提供迁移指南(如 PostCSS 8),并维护生态迁移进度 Wiki。
• 重大变更前置沟通:提前发布变更提案、开反馈通道,协调 Webpack、Vite 等生态构件的配合升级。

7. 塑形生态:用最佳实践驱动一致性(Lesson 6)
• 统一模板与规范:插件脚手架强制“输入/输出”示例,制定插件与运行器指南;文档示例会塑造社区习惯。
• 学习路径清晰化:提供从零到一的分步指南,甚至涵盖“如何对抗开发挫败”的内容。

8. 社区运营与人情味(Lesson 8)
• 人的纽带:给插件作者寄明信片/贴纸、出差拜访活跃贡献者,建立真实连接。
• 品牌风格:Autoprefixer 的“骑士”与 PostCSS 的“炼金术”主题,让项目更有趣、更易形成文化认同。

9. 开源维护小贴士
• 尽量无构建:库用原生 JS 源码配合手写 .d.ts 或 TypeDoc,方便直接安装分支测试与 node_modules 内即时调试复制。
• 静态站点别用 React:项目文档与官网用 Astro 或纯静态 HTML,维护成本更低、更稳。


author Andrey Sitnik(PostCSS 与 Autoprefixer 作者),编辑 Travis Turner What we learned from creating PostCSS—Martian Chronicles, Evil Martians’ team blog
#碎碎念 #开源 #tools #AI
我记得之前好像有群友有类似需求(?

https://fixupx.com/GitHub_Daily/status/1955570022807441512

http://github.com/omnara-ai/omnara
GitHubDaily(@GitHub_Daily): 在 Claude Code、Cursor 上执行长时间开发任务,然后转头去干别的事情,几个小时后,却发现卡在某个报错上,非常浪费时间。

面对这个痛点,Omnara 开源项目巧妙地监控它们执行的每一个步骤,然后推送给我们查看实时观察。

并可在手机上接收推送通知,关键的任务节点进展随时查看,当它们需要指导时,还能直接从手机回应。

GitHub:http://github.com/omnara-ai/omnara

主要功能:

- 实时监控所有 AI Agent 的工作进展和操作步骤
- 移动端推送通知,AI 需要帮助时立即提醒
- 支持从手机远程启动和控制 AI Agent 任务
- 统一管理界面,集中查看多个 AI Agent 状态
- 双向交互问答,随时为 AI 提供指导和反馈
- 与 MCP 协议兼容,支持自定义扩展

目前已支持 Claude Code、Cursor、GitHub Copilot 等主流编程工具,并提供了 iOS 手机客户端。
GitHubDaily (@GitHub_Daily)
#技术科普 #AI #LLM #course #开源
karminski/one-small-step

AI 摘要:karminski/one-small-step 是一个技术科普教程项目,旨在以简洁易懂的方式解释有趣且前沿的技术概念和原理,每篇文章力求在 5 分钟内阅读完毕。项目内容涵盖人工智能(AI)、数学、系统和硬件等多个领域,并计划保持每周不低于 3 篇的更新速度,旨在帮助读者快速掌握复杂的技术知识。


author karminski-牙医 GitHub - karminski/one-small-step: 这是一个简单的技术科普教程项目,主要聚焦于解释一些有趣的,前沿的技术概念和原理。每篇文章都力求在 5 分钟内阅读完成。
#优质博文 #AI #开源 #RCT
挺有意思的。
Measuring the Impact of Early-2025 AI on Experienced Open-Source Developer Productivity

AI 摘要:本文通过一项随机对照试验(RCT)研究了 2025 年初 AI 工具对经验丰富的开源开发者生产力的影响。研究发现,使用 AI 工具的开发者完成任务的时间比不使用时长 19%,即 AI 反而降低了他们的效率。这一结果与开发者的预期(认为 AI 会加速 24%)和专家预测形成鲜明对比。文章探讨了这一现象背后的可能原因,并尝试调和 RCT 结果与 AI 基准测试成绩及轶事报告之间的矛盾,强调了在现实场景中评估 AI 影响的重要性。

1. 研究动机:
• 探讨 AI 工具在现实环境中的影响,弥补基准测试(benchmarks)在真实性上的不足。
• 基准测试常因任务简化或缺乏上下文而高估或低估 AI 能力,而现实中的 AI 对 AI 研发的影响可能带来风险(如快速进步导致监管失控)。
• 通过开发者生产力研究,提供补充证据以评估 AI 对研发加速的整体影响。

2. 研究方法:
• 招募 16 名经验丰富的开源开发者,来自平均星级 22k+、代码量 100 万行以上的大型仓库。
• 开发者提供 246 个真实问题(bug 修复、功能开发、重构等),随机分配是否允许使用 AI 工具。
• 使用 AI 时,开发者可自由选择工具(主要为 Cursor Pro 与 Claude 3.5/3.7 Sonnet);不使用 AI 时,禁止任何生成式 AI 辅助。
• 任务平均耗时 2 小时,开发者记录屏幕并自报完成时间,报酬为每小时 150 美元。

3. 核心结果:
• 使用 AI 工具时,开发者完成任务时间延长 19%,与预期加速 24% 及事后仍认为加速 20% 的认知形成反差。
• 数据显示,AI 工具在现实任务中显著减缓了开发速度。
• 文章澄清未提供证据支持的观点,如 AI 对大多数开发者无加速作用、未来无潜力加速等。

4. 因素分析:
• 研究分析 20 个可能导致减缓的因素,发现 5 个可能原因(具体因素详见论文)。
• 排除实验偏差,如开发者使用前沿模型、遵守分配规则、提交的 PR 质量无明显差异等。
• 减缓现象在不同结果测量、估计方法及数据子集分析中一致。

5. 讨论:
• 对比 RCT 结果、基准测试(如 SWE-Bench)及轶事报告,发现证据部分矛盾。
• RCT 显示 AI 减缓 20 分钟至 4 小时的现实编码任务;基准测试显示 AI 在困难任务中表现优异;轶事报告称 AI 在多场景中帮助显著。
• 提出三种假设解释矛盾:RCT 低估能力、基准及轶事高估能力、或三者反映不同任务分布。
• 指出 AI 在高标准或隐性要求(如文档、测试覆盖率)场景中能力可能较低,基准测试因任务简化可能高估能力,轶事报告可能不准确。

6. 未来展望:
• 计划继续此类研究,追踪 AI 加速或减缓趋势,特别是在难以操控的现实评估中。
• 若 AI 显著加速开发者,可能预示 AI 研发快速进步,带来扩散风险、监管失控或权力集中等问题。
• 强调现实场景评估与基准测试结合的重要性,以全面理解 AI 能力及影响。


author Metr Team Measuring the Impact of Early-2025 AI on Experienced Open-Source Developer Productivity
#开源 #tools #前端 #react #富文本编辑器
BlockNote 0.33:一个“类 Notion”的块状文本编辑器 — 基于 ProseMirror 和 TipTap 的编辑器,允许你拖放块、添加实时协作、AI 功能、可定制的“斜杠命令”菜单等。有很多实例可以体验。

BlockNote 是一个开源的基于 React 的块式富文本编辑器,风格类似于 Notion,具备高度可扩展性,构建于 Prosemirror 和 Tiptap 之上。它为开发者提供了开箱即用的现代化文本编辑体验,支持动画、拖放块、嵌套缩进、斜杠菜单、格式化菜单以及实时协作等功能。BlockNote 提供了完整的 UI 组件(基于 Mantine),也支持自定义 UI 或不使用 React 的核心库,适合嵌入到各种应用中。此外,它遵循 MPL 2.0 许可证,允许商业使用,并鼓励社区贡献。
GitHub - TypeCellOS/BlockNote: A React Rich Text Editor that's block-based (Notion style) and extensible. Built on top of Prosemirror…
#工具推荐 #Git #任务管理 #开源 #tools
Backlog.md - 在 git 仓库中用 .md 生成并管理项目看板 | GitHub
AI 摘要: Backlog.md 是一款面向 git 用户的本地项目看板工具,通过将任务以 Markdown 文件形式存储在 git 仓库中,实现项目管理和代码管理的无缝结合。它支持命令行和网页两种操作模式,无需云端和账号,注重数据隐私和本地协作,适合对安全性和离线工作有需求的开发者或团队。同时,它集成了 AI 助手、跨平台支持等功能,开源且免费。
Backlog.md - 在 git 仓库中用 .md 生成并管理项目看板 - 小众软件
#优质博文 #前端 #ReactNative #Expo #游戏开发 #开源
Building NeonCity: A fast-paced mobile game made with React Native, Reanimated, and Expo

AI 摘要: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 React Native、Expo、NativeWind 和 Reanimated 开发一款快节奏的移动游戏 NeonCity。作者分享了从灵感来源到具体技术实现的完整开发过程,涵盖了游戏的 UI 设计、手势检测、精灵图技术(Sprite Sheet)优化、性能提升以及使用 EAS Build 进行部署的经验。NeonCity 是一款设定在未来城市背景下的休闲游戏,玩家通过滑动屏幕匹配箭头方向以获得高分,游戏结合了快节奏的音乐和炫酷的视觉效果。

• 引言与灵感来源:作者受《赛博朋克:边缘行者》的启发,与设计师 Woojae Lee 合作,在 2023 年夏天启动 NeonCity 项目,目标是打造一款视觉效果出色的未来城市游戏。
• NeonCity 游戏简介:游戏设定在 2077 年的未来城市,玩家需在 1 分钟内通过滑动屏幕匹配从上方落下的箭头方向,连续准确操作可获得连击加分,使用倍率道具可进一步提升分数,配合城市风格的快节奏音乐和炫目视觉效果。
• 技术架构概述:文章介绍了使用 React Native 和 Expo 构建游戏的技术决策,展示了如何通过现代工具和技术实现跨平台移动游戏开发。
• UI 设计:使用 NativeWind 构建 UI,确保跨平台一致的用户体验,并简化维护。
• 手势检测:通过 react-native-gesture-handler 的 Pan Gesture 自定义钩子实现四个方向的手势检测(上、下、左、右),利用三角函数计算手势角度以优化性能。
• 精灵图技术(Sprite Sheet):采用精灵图技术优化游戏中箭头的持续下落动画,将多个精灵图合并为单张大图,通过调整视口显示特定精灵,减少网络请求和内存使用,提升渲染性能。
• 实现方式:使用 React Native 和 Reanimated 的样式能力,通过 translateX 和 translateY 属性动态裁剪精灵图,确保只显示目标精灵。
• 避免不必要的重新渲染:使用 Reanimated 的共享值(Shared Values)在 UI 线程直接更新精灵位置,绕过 React 渲染周期,实现 60 FPS 的流畅动画。
• 游戏部署:选择 Expo 作为开发平台,利用 Expo SDK 处理原生代码生成(Expo CNG)和 SDK 版本管理,使用 EAS Build 简化 Android 和 iOS 部署流程,近期引入的 M4 Pro 工作线程将 iOS 构建速度提升了 1.85 倍。
• 开源与致谢:作者将 NeonCity 项目开源,鼓励更多开发者使用 React Native 和 Expo 开发应用,并感谢了项目中提供设计、代码审查和图形反馈的团队成员。
• 总结与资源推荐:作者推荐了学习 Reanimated 的教程资源,并提供了 NeonCity 的 GitHub 仓库链接,供开发者参考和学习。


author Daehyeon Mu Building NeonCity: A fast-paced mobile game made with React Native, Reanimated, and Expo
#碎碎念 #开源
很同意了,虽然 alist 这个操作很emmmm,但是开源真不容易,很敬佩能一直搞的,但是用爱发电持久不了,能持久的就更佩服了,这种例子出一桩是一桩。

DIYgod/1932703374283284812

看到 alist 被以非常丑陋的姿态卖掉,对作者、用户、收购方都是个悲剧,感觉非常可惜,但从开源作者的角度又挺理解原作者的,现在破口大骂资本的 alist 用户应该都没体会过开源的苦,看不到作者的长期孤独贡献,只看到又少了一个可以白嫖的项目

看图二就知道这显然不是一个健康的开源项目状态,作为一个 50k stars 的顶流项目,contributors 只有 100 多,第二名非机器人 contributor 的贡献量刚到作者的 8%,再往下更是断崖减少,作者从 2024 年就已经很少提交了,后面也一直没有其他维护者接手,除非作者积极回归,这项目的最终死亡已经是必然了,只是开始死亡的时间在一年半之前

反观 RSSHub,虽然 star 没 alist 多但 contributors 人数接近 10 倍,在作者贡献量下降的时期也及时有其他维护者补充,总体维护效率并没有下降反而一直在上升

总之 alist 一直都不是一个健康的开源状态,离开作者根本无法存活,作者又长期得不到足够的帮助和资助,用户也视而不见反而都在反资本,至于那些非 contributors 趁热度 fork 出的各种 blist xlist,如果 forker 在 alist 还有救的时候都没想着去提交一行代码,现在等 alist 死了才出来扛大旗,真的能相信他们能够长期任劳任怨地维护吗?

对用户,与其破口大骂资本,不如想想你现在除了 alist 还在白嫖哪些开源项目,去看看它们还好么,有什么可以帮上忙的,哪怕只是去送上一份感谢,可能都能让那些可怜的牛马开源作者开心上好几天,能让项目多维持几天

对开源作者,怎么让开源项目到达健康可持续的状态,而不是最后被迫廉价丑陋变现,是一个值得更多思考的问题
有个评论我也很赞同:

一定程度上理解作者的选择,但作者在卖掉Alist的过程中,没有保持信息的公开透明,我认为也是导致目前这个局面的原因之一。暂且不提征求社区的意见,如果能够说明这样做的动机和项目未来的方向,我认为对于各方来说都会更好接受一些。


ref: https://t.me/cosine_front_end/1940
#优质博文 #javascript #前端 #开源 #新动态
Awesome JavaScript Weekly - Issue 470, May 22, 2025 | LibHunt

AI 摘要:本期 Awesome JavaScript Weekly 汇总了 Deno 生态澄清、数据库架构语言争议、JavaScript 内存管理、Electron 性能优化等前沿技术文章,同时推荐了 GitHub 个人资料生成器、反检测爬虫工具等热门开源项目,涵盖开发实践与工具生态。

1. 技术文章精选
• Deno 生态现状
Reports of Deno's Demise Have Been Greatly Exaggerated
驳斥 Deno 生态衰落的传言,分析其持续迭代的活跃社区和近期功能更新。
• 数据库架构设计争议
Stop Inventing DB Schema Languages
批评过度设计数据库模式语言的现象,提倡复用现有 SQL 标准与工具链(如 Kysely)。
• JavaScript 知识挑战
Javascript Guess the Output Quiz
通过交互式测验解析 JavaScript 隐式类型转换、作用域等易错特性。
• 安全实践指南
JavaScript Security Best Practices
从依赖审计、CSP 策略到沙箱隔离,系统化阐述前端安全防护方案。
• 内存管理深度解析
How Memory Works in JavaScript and Node.js
对比 V8 引擎堆栈内存分配、垃圾回收机制及 Node.js 进程内存限制的调优策略。
• Electron 性能优化
6 Ways Slack/Notion/VSCode Improved Electron Apps
总结懒加载、进程隔离、V8 快照等六大优化手段的落地案例。
• JavaScript 语言特性
Symbol.unscopables
MDN 官方文档更新,详解 Symbol.unscopables 在 with 语句中的作用。

2. 工具与框架
• 新兴框架
Moose: TypeScript 分析后端框架
专为数据分析场景设计的全栈框架,支持实时聚合与可视化管道。
• 开发工具
Slides.html with Vanilla JS
纯原生 JavaScript 实现的轻量级幻灯片工具,无依赖、可嵌入式部署。

3. 热门开源项目
• github-profile-header-generator: 自动化生成个人主页横幅图像
• rebrowser-patches: 对抗 Cloudflare 检测的 Puppeteer/Playwright 补丁集
• wBlock: Safari 高性能广告拦截器
• Checkmate: 自托管服务器监控工具,支持实时可视化
• ai-digest: 代码库聚合工具,输出 Markdown 供 AI 分析
Reports of Deno's Demise Have Been Greatly Exaggerated | Deno
#优质博文 #前端 #评论系统 #开源 #自托管 #技术选型
Top 7: Best Open Source Self-Hosted Comment System Alternatives to Disqus

AI 摘要:本文详细介绍了7种开源自托管评论系统的替代方案,以替代 Disqus,特别适合那些关注隐私、成本和自定义需求的博客主或网站管理者。文章从 Disqus 的局限性入手,分析了其免费计划的限制以及升级到专业计划的高成本,提出自托管开源解决方案作为更经济和灵活的选择。作者列举了7种评论系统(HashOver、Schnack、Valine、Commentics、Commento、Remark42 和 Isso),并对每种系统的特点、优势和技术细节进行了深入分析,帮助读者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工具。

引言
• 作者在选择博客评论系统时的困惑,初期选择了 Disqus,但随着博客流量增长,Disqus 的免费计划限制和收费问题凸显。
• 提出自托管开源评论系统作为替代方案,特别是在隐私和成本方面的优势。
• 分享7种可自托管的开源评论系统,适用于博客和静态页面。

1. HashOver:
• 特点:免费开源的 PHP 评论系统,支持完全匿名评论,易于主题定制。
• 功能:通过简单几行 JavaScript 或 PHP 代码嵌入网站,支持 XML、JSON 或 SQL 数据库存储评论。
• 优势:自托管,注重隐私,替代 Disqus,遵循 GNU Affero General Public License 许可证。

2. Schnack:
• 特点:基于 JavaScript 的开源评论系统,体积小(仅 8KB),无广告、无追踪。
• 功能:简洁的 UI,便于审核评论,支持信任/屏蔽用户,Webpush 通知新评论,支持 GitHub、Twitter 等第三方认证。
• 优势:轻量、用户友好,无需额外用户管理系统。

3. Valine:
• 特点:快速、简单且强大的评论系统,默认安全,无需服务器端实现。
• 功能:支持表情、高速加载、完整 Markdown 语法、轻量化设计,1.2.0 版本新增文章阅读统计。
• 优势:简洁高效,注重用户体验。

4. Commentics:
• 特点:免费高级 PHP 评论脚本,代码开源,注重集成性、可定制性和安全性。
• 功能:易于嵌入现有页面,保持内容新鲜以吸引访客和搜索引擎。
• 优势:适用于文章评论或独立评论页面,功能丰富。

5. Commento:
• 特点:轻量快速(仅 11KB 的 JavaScript 和 CSS),加载速度快,注重隐私。
• 功能:不收集用户信息,内置高级审核工具、自动垃圾过滤和 Akismet 集成。
• 优势:无垃圾评论,页面加载速度提升可增加网站流量。

6. Remark42:
• 特点:轻量、简单且功能齐全的自托管评论系统,注重隐私,不追踪用户。
• 功能:支持社交登录、邮件登录、可选匿名评论、多级嵌套评论、Markdown 格式、图片上传、评论投票和置顶、近期评论列表、Disqus 导入、Telegram 通知等。
• 技术:无需外部数据库,数据存储于单一文件,支持 Docker 一键部署,跨平台运行,UI 简洁且可定制。
• 优势:功能全面,适合多场景使用,支持多站点模式和自动 SSL 集成。

7. Isso:
• 特点:基于 Python 和 JavaScript 的轻量评论服务器,作为 Disqus 的直接替代品。
• 功能:支持匿名评论,身份管理简单,通过 JavaScript 和跨域资源共享轻松集成到静态网站。
• 优势:轻量易用,注重隐私和简洁性。


author Carlos Delgado Top 7: Best Open Source Self-Hosted Comment System Alternatives to Disqus
#tools #npm #开源 #工程化 #可视化

Announcing @Tan_Stack NPM Stats (Beta)

AI 摘要:Tanner Linsley 宣布推出 Tan_Stack NPM Stats (Beta),这是一个用于分析和可视化 NPM 软件包统计数据的工具。该工具提供了丰富的功能,包括可共享的深度链接、软件包分组、多种时间范围的统计数据查看、增长趋势分析、自定义显示选项以及开源支持,旨在帮助开发者更直观地了解和比较 NPM 软件包的表现。

1. 可共享的深度链接:用户可以生成并分享特定的统计数据视图链接,方便协作与交流。
2. 软件包分组:支持将相关软件包组合在一起,便于管理和比较。
3. 时间分箱选项:提供每日、每周、每月、每年的数据统计分箱,灵活查看不同时间段的表现。
4. 增长趋势分析:用户可以选择查看绝对增长或相对增长数据,了解软件包的增长趋势。
5. 比较基线设置:支持设置基线数据,用于与其他软件包或时间段进行对比。


示例链接

author Tanner Linsley Tanner Linsley (@tannerlinsley)
 
 
Back to Top